- AI 語音助理將語音轉換為文字、解析意圖、擷取資訊,並透過文字轉語音回應使用者。
- 主要技術包括自動語音辨識(ASR)、自然語言處理(NLP)、檢索增強生成(RAG)以及 API 整合,能執行任務並進行動態對話。
- 語音機器人在各行各業提供快速、便利、個人化與免持操作的介面。
- 應用範圍涵蓋醫療、銀行、客服與零售,提升效率與使用者體驗。
我不得不把我的 ChatGPT 語音換成那個有點煩的英國腔男聲。我怕如果聲音太親切,我會愛上它。
就像那個人,在那部電影裡一樣。
來聊聊語音助理吧。
Siri 以前常被拿來開玩笑。但當我們還在問 Siri 怎麼藏屍體時,語音 AI 已經默默滲透到市場的每個角落。到 2025 年,67% 的組織認為語音 AI 已經是業務核心。
這些組織意識到,AI 智能代理具備語音能力會更強大。
對了,我剛剛提到的那部電影?其實也沒那麼遙遠。Open AI 最近收購 io,預期就是為了打造一個非侵入式、隨時在線的語音助理。
你知道的,就是隨時在你耳邊的小夥伴。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Alexa 比人名還有辨識度,AI 公司的 CEO 們一起拍訂婚照,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經圈好日子。
如果你還沒跟上,那你就落後了。
這也可以理解。這項技術很神祕,解釋運作原理的人也不多。但你猜猜誰有兩根大拇指和語音技術碩士學位?
(你看不到,但我正比著大拇指。)
(……你知道還有誰看不到嗎?語音助理。)
(我離題了。)
我寫這篇文章就是要讓你跟上進度。我們會聊聊 AI 語音助理:它們怎麼運作、你能用它們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多公司選擇將它們整合進業務流程。
什麼是 AI 語音助理?
AI 語音助理是一種由 AI 驅動的軟體,能處理語音輸入、理解內容、執行任務並回應使用者。這些助理應用於各行各業與不同場景,為任務管理和客戶服務增添個人化體驗。
AI 語音助理怎麼運作?

AI 語音助理是多種 AI 技術的協同運作。從接收到使用者語音到產生回應的幾秒內,會啟動多個流程,確保互動順暢。
自動語音辨識(ASR)
自動語音辨識有時被稱為語音轉文字,因為它的確就是這個功能。
當使用者對著裝置說話——不論是手機、家用助理還是車用儀表板,他們的語音會被轉換成文字。為了做到這點,深度神經網路會被訓練來預測音訊片段的文字內容。
經過數千小時、數百萬段不同說話者、口音與噪音條件的語音資料訓練後,這些 AI 模型的轉錄能力會變得相當精準。
這很重要——多層系統的第一步必須夠穩健。
自然語言處理(NLP)
語音輸入轉成文字後,模型會開始進行解析。
NLP是統稱,涵蓋所有將使用者查詢(轉成文字後)解析為意圖與有意義單元的技術。
意圖辨識
文字是非結構化的,要從中找出意義並不簡單。看看以下幾個查詢:
- 「幫我約 Aniqa 星期二下午一點開會。」
- 「你可以播一下 Cher 的歌嗎?」
- 「什麼食物適合搭配羊奶酪?」
AI 助理背後會有一組有限的意圖類別。以我們的機器人來說,可能包括:
- 預約行程
- 播放媒體
- 也可能搜尋網路,以及
- 閒聊對話
意圖辨識負責將每個使用者查詢歸類到這些類別之一。
那麼,我們的例子各屬於哪一類呢?
「幫我約…」是命令句,相對直接。「你可以…?」是問句,但本質上也是指令,和前一個查詢類似。你直覺上知道想要的動作,但要讓機器理解並不容易。
「什麼食物適合搭配…?」看似簡單——某種程度上是。
我們知道想要的答案類型是食物,但不太確定應該從哪裡取得答案。
要搜尋網路嗎?如果是,要給幾個答案?只給第一個結果可能不夠全面,但給太多又會讓簡單問題變複雜。
另一方面,也許可以直接從內部知識庫找答案——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重點是:選擇並不總是簡單,這個任務的複雜度與機器人的設計或個性,以及使用者查詢本身一樣息息相關。
命名實體辨識
除了知道要執行哪個任務,機器人還必須辨識查詢中提供的資訊。
實體辨識專注於從非結構化文字中擷取有意義的單元——也就是實體名稱。例如,在使用者查詢中辨識人名、音樂藝人或日期等資訊。
我們再來看第一個查詢:
- 「幫我約 Aniqa 星期二下午一點開會。」
Aniqa是一個人,從查詢內容可以推斷使用者認識她。所以她很可能是聯絡人。

在這種情況下,「聯絡人」會被預設為一種實體,機器人會有權存取使用者的聯絡人資料。
這同樣適用於時間、地點,以及查詢中可能隱藏的其他重要資訊。
資訊擷取
理解你的需求後,語音助理必須搜尋相關資訊以協助回應。好的機器人會配備一整套擴充功能,滿足你的需求。
我們剛才提到內部知識庫。你應該曾經對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豐富知識感到驚艷。這確實很厲害,但當你的問題越來越專業時,模型的侷限就會浮現。
檢索增強生成(RAG)
好的助理能存取外部知識來源——不只依賴訓練期間獲得的知識。RAG會根據這些知識來調整 AI 的回應。
這裡的知識,指的是文件、表格、圖片,或任何可被數位處理的資料。
它會搜尋文件,挑選最相關的內容,並用來輔助模型回應。
- 有時候是為了讓 LLM 的資訊更精確,例如在做研究時引用學術文獻。
- 有時則是為了讓模型能存取原本無法取得的資訊,像是客戶資料。
無論哪種情況,這都能讓回應有來源可查,更加可靠且可驗證。
API 與整合
就像 LLM 能連接外部資訊一樣,API 與整合讓它能與外部技術互通。
想透過 Calendly 預約 Google Meets 會議,跟進經 Clearbit 強化過的 HubSpot 潛在客戶?除非你自己打造行事曆、視訊會議、CRM 和分析工具(極不建議),否則你就需要🔌整合⚡️。
這些第三方工具通常會提供 API,讓其他自動化技術——像你的智能代理——能執行操作。

整合讓機器人更容易與第三方技術對接。它是建立在 API 之上的,幫你處理繁瑣細節,讓你輕鬆串接你的智能助理。
回應與文字轉語音(TTS)
所以,使用者的輸入已經被轉錄、意圖被解析、相關資訊被擷取,任務也已經執行完畢。
現在該輪到回應了。
無論是回答使用者的問題,還是確認已完成請求的任務,語音機器人幾乎都會給出回應。
文字轉語音(TTS)
與語音辨識相對的是語音合成,也就是文字轉語音。
這些模型同樣是以語音與文字配對資料訓練而成,通常還會根據說話者、語調和情感來產生更貼近人類的語音。
TTS 完成了從人類(或類人)語音開始到結束的完整循環。
語音助理的優點
在 AI 功能上加上一層語音,能全面提升體驗。不僅更個人化、更直覺,對企業來說也有不少好處。
語音比文字更快
隨著聊天機器人的普及,使用者已經習慣快速回應。有了語音 AI 助理,輸入速度也進一步提升。
語音 AI 助理讓我們不必組織完整句子,只要直接說出想法,機器人就能理解。
回應也是如此。我必須承認,有時閱讀很累,但如果回應是用說的,就沒這個問題了。
全天候回應
這又是另一種速度。隨著遠端工作普及、跨國交易頻繁,根本不可能涵蓋所有時區與工作時段。
語音互動應該對所有人開放,而不只是特定工作時段的客戶。有了語音 AI 助理,這將成為現實。
更個人化的互動
說話遠不只是語言本身。有語音機器人能帶來更個人化的體驗,讓使用者更有信心。再加上AI 聊天機器人的人性化特質,語音層讓互動更有連結感。
輕鬆整合
語音助理免動手,也就等於免介面。不需要螢幕,也不用盯著看——這也是它們在車內特別受歡迎的原因。
事實上,只要能接麥克風的地方都能整合。這個門檻很低,因為麥克風不僅小巧,還幾乎隨處可見:電腦、智慧型手機,甚至市話都有。
還有哪種尖端科技能用轉盤電話存取?

更易於無障礙使用
「免動手」不只是方便,對有不同需求的人來說,有時更是必要。
語音助理能協助行動、視力或識字能力不同的人,讓他們也能順利使用 AI 介面。
語音機器人在各產業的應用情境
你已經認同語音機器人的價值了。很好。但該怎麼實際應用?
好消息是,幾乎每個產業都能因語音 AI 而提升。
醫療保健
醫療流程出了名的繁瑣。這有其道理:這是高風險的工作,必須做到萬無一失。這個領域非常需要可靠且有效的 AI 自動化。
我們已經看到AI 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語音更帶來許多新機會。
最好的例子就是醫療問卷:個人資料、病史等等。
這些流程雖然繁瑣,但非常重要。
效率與生產力的提升,能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而更自然的人機對話也能打破一連串問答的單調感。
無障礙需求也被考慮進去了,根據我們前面提到的多層次嚴謹流程,可以放心這項技術是可靠的。
銀行業
說到高風險又繁瑣的工作。
像查詢帳戶餘額、更新資料這類交易雖然簡單,但通常會有多層防護機制來降低錯誤與詐騙風險。
NatWest 的語音助理處理日常交易,讓真人客服能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敏感或複雜的互動,客戶滿意度提升 150%,同時不影響安全性。
客戶支援
談到自動化例行來電,Vodafone 的 SuperTOBI 語音 AI 助理,將他們的 NPS(淨推薦值)從 14 提升到 64。
因為客服互動本來就很重複,不論是人還是機器人,客戶的問題都能獲得一致回應。遇到特殊情境,則會轉交真人處理。
零售業
我有點懷念跟店員聊天的日子。
問題是,他們太忙了,沒辦法熟悉所有商品和政策,更別說要一一服務每位顧客。
像 Lowe’s 的語音銷售助理 MyLow:虛擬銷售顧問,能提供商品資訊、庫存狀態及相關政策說明。
這裡 LLMs 的廣泛知識特別突出:除了提供 Lowe’s 的專屬資訊外,還能運用室內設計知識,協助顧客家居佈置建議。
有些顧客還是想要真人互動。幸好,MyLow 也能給店員使用,員工可以直接查詢所需資訊,再親自協助顧客。
開始提供 AI 語音助理服務
語音 AI 助理絕對是未來趨勢。效率與個性兼具,又不失人性——雙贏。
Botpress 提供可自訂的拖拉式建構器、人機協作監控、多種預設整合,還有能無縫加在你助理上的語音包裝器。
我們的機器人設計簡潔直覺,但絕不只是基本款。
立即開始打造。免費使用。
常見問題
AI 語音助理在理解不同口音或語言障礙方面的準確度如何?
AI 語音助理因訓練於全球資料集,對多種口音的辨識越來越準確,但遇到強烈地方口音、不尋常發音或語音障礙時,準確率仍會下降。部分系統如 Google 和 Microsoft 提供針對口音的模型,但對於嚴重語音障礙的使用者,錯誤率可能較高,需進行客製化調整或採用專門解決方案。
AI 語音助理可以離線運作,還是一定需要網路連線?
如果使用裝置端的語音辨識與語言模型,AI 語音助理可以離線運作,但通常僅限於簡單任務,無法即時存取外部資料。大多數進階助理仍需連網,才能進行雲端運算與取得最新資訊。
與 AI 語音助理分享的資料安全性如何?尤其是在醫療或銀行等敏感產業。
在醫療與銀行等敏感產業,與 AI 語音助理分享的資料會透過加密與遵循 HIPAA、GDPR 或 PCI DSS 等法規來保護。不過,企業仍需謹慎選擇具備嚴格安全認證的廠商,並避免傳送個人識別資訊。
為現有聊天機器人加上語音介面會很貴嗎?
為現有聊天機器人加上語音介面,若使用 Google 文字轉語音或 Botpress 語音包裝器等雲端 API,成本相對低廉;若需客製開發或整合專屬系統,則費用較高。許多平台現已將語音整合作為功能,對中等規模用量來說,每月僅需數百美元,但若是大規模部署、客製語音或高安全需求,則可能達到數萬美元的企業級價格。
企業從零開始部署 AI 語音助理需要多快的時間?
企業可以利用無需程式碼的平台或預先建置的範本,在短短幾小時內部署基本的 AI 語音助理,特別適用於處理常見問題或來電分流等簡單任務。若是需要與後端系統整合並支援自然對話的複雜語音助理,通常開發時間需數週至數月不等。





.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