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2024年是AI普及的一年,那麼2025年將是AI轉型之年,帶來更深入的產業整合。
- McKinsey、Gartner、IBM與Forrester一致認為,AI代理將成為應用型AI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能夠在無需人類指導下執行企業任務。
-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30年,全球基於AI的資安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350億美元。
如果2024年是AI普及的一年,那麼2025年就是AI轉型之年。
從重新定義自動化到革新醫療保健,AI正持續在各行各業取得重大突破。
這些來自領先報告的趨勢,突顯了2025年AI的發展方向。
1)AI代理
獲得Gartner、McKinsey、IBM與Forrester等產業巨頭一致認可,AI代理成為我們榜單上的首位。
AI代理正快速崛起為2025年必須關注的趨勢,從概念走向全球各產業的實際應用。
這些系統已不僅僅是自動化——它們能自主處理複雜、多步驟的任務。
企業正採用AI代理來簡化營運、提升顧客體驗,並讓人力團隊專注於策略性工作。AI代理即時處理資料、做出決策並持續學習,正改變組織提升效率與創新的方式。
分析師一致認為:AI代理是應用型AI的下一步進化。
誰這麼說?
- McKinsey強調,AI代理代表著生成式AI的下一個前沿,從知識型工具轉變為能執行複雜多步驟工作流程的系統。
- Gartner預測,到2025年,AI代理將成為頂尖技術趨勢,能在無需人類指導下執行企業相關任務。
- IBM指出,AI代理正持續進化,能與環境進行更豐富的互動,協助企業更有效達成業務目標。
- Forrester將AI代理描述為AI創新的新階段,並將其列為2025年最重要的新興AI應用。
2)超個人化
AI變得更加貼近個人——客製化AI代理、個人化銷售推廣、AI個人購物助理等,企業正以多種方式滿足個別需求。
超個人化將成為下一個重要差異化關鍵。零售、醫療、金融等產業正積極導入超個人化,深化顧客互動並建立忠誠度。
從個人化購物體驗到量身打造的理財建議,每一次數位互動都能變得獨一無二。2025年,隨著更多企業投資AI,這種個人化程度只會持續提升。
誰這麼說?
- IBM強調,AI的發展正帶來更個人化的顧客體驗,企業運用AI量身打造互動與產品,滿足個人偏好。
- TechRepublic探討了顧客互動中超個人化的興起,強調AI在提供符合特定用戶需求與期望的個人化互動上的角色。
3)AI投資報酬率衡量
我們正從AI炒作時代,進入AI問責時代。
衡量投資報酬率應該是任何科技投資的基本面——但我們仍看到許多企業未妥善監控其AI專案成效。
所幸,這種草率跟風AI的做法正逐漸消失。未來,單純為了「跟上潮流」而導入AI的日子將成過去式。
企業正更有準備地從投資中創造明確、可衡量的價值。衡量AI專案的投資報酬率,很快將成為每個AI專案的基本要求。
誰這麼說?
- Forrester預測,2025年企業將更加重視證明AI專案的投資報酬率與具體價值。
4)生成式AI資安產品
生成式AI正重塑資安領域,無論是防禦方還是攻擊方。
駭客利用生成式AI打造更精密的網路釣魚詐騙,並大規模自動化漏洞攻擊,促使資安團隊必須同樣快速創新。
結果就是:AI驅動的資安產品大量湧現,專為對抗這些威脅而設計。從進階威脅偵測到即時回應系統,生成式AI已成為對抗AI驅動攻擊的核心利器。
隨著威脅越來越聰明,防禦也同步升級,使資安成為AI創新最關鍵的領域之一。
- Morgan Stanley 報告指出,資安組織越來越依賴 AI,預計到 2030年,全球以 AI 為基礎的資安產品市場將激增至約 1,350 億美元。
- Gartner強調,AI具有改變資安實務的潛力。
5)量子AI
量子AI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已在科技與研究圈引發關注。
結合量子運算與AI,旨在解決傳統AI難以高效處理的複雜問題,例如最佳化、模式辨識或大規模資料處理。
這不再只是理論——而是逐漸成為現實。IBM與Google等公司正大舉投資量子AI,展現其在醫療、金融、物流等產業的轉型潛力。
無論是先驅者還是分析師,都一致認為量子AI代表著下一個前沿。
誰這麼說?
- Nature指出,量子運算結合AI,在傳統機器學習無法勝任的情境下可能帶來優勢,並預示量子AI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光明前景。
- IBM認為,量子AI將在突破運算極限上扮演關鍵角色,未來AI系統將結合量子運算、bitnet模型與專用硬體,處理複雜資訊的速度遠超傳統電腦。
- McKinsey指出,量子AI正成為一項變革性技術,未來十年有望創造數兆美元的價值。
6)對話式AI
對話式AI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但現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
對話式AI是企業導入AI的最佳切入點,因此其成長速度超越其他應用。
隨著企業大規模採用,這些系統正進化為能處理更複雜問題並提供更自然互動的解決方案。
對話式AI已廣泛應用於客服聊天機器人、AI潛在客戶開發與電子商務。2025年,對話式AI將進一步拓展至法律服務、教育、房地產等更多利基領域。
誰這麼說?
7)智慧自動化
自動化是熱門詞彙,但智慧自動化才剛開始在企業界擴展。
自動化正持續進化。過去僅能處理重複、規則式任務,現在則結合智慧,能完成複雜工作流程並自主決策。
這種差異非常顯著。傳統自動化或許只能處理發票,智慧自動化則能預測錯誤、提出改進建議,並適應變動的工作流程。
它不再侷限於靜態例行公事——而是具備動態能力,能處理複雜作業。越來越多企業發現,許多流程現在都能透過AI自動化。
誰這麼說?
- Forrester預測,到2025年,智慧自動化將成為企業流程不可或缺的一環,協助組織透過先進AI能力簡化營運並提升決策品質。
- Gartner 將智慧自動化列為 2025年的重點趨勢,強調其在提升營運效率及推動各產業創新的關鍵角色。
- Deloitte 指出智慧自動化技術的 採用率持續成長,預測到 2025年,企業將更加善用 AI 驅動的自動化。
8) 醫療保健領域的 AI 應用
如果有哪個產業正快速導入 AI,那就是醫療保健。
作為高影響力產業,醫療領域自然成為新科技的試驗場。AI 已廣泛應用於醫學影像分析、疾病預測分析及機器人手術輔助等多個面向。
過去需要人工處理的工作——像是病患分流或預約排程——現在都由智慧系統協助,節省時間並提升準確度。在研究領域,AI 加速了新藥研發,讓潛在療法更快上市。
AI 能夠提升病患照護品質並降低成本,確保其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應用之一。
誰這麼說?
- 在 McKinsey 2024 年第一季調查中,超過 70% 的醫療產業受訪者 表示他們正在導入或已經在工作中應用生成式 AI 技術。
- Deloitte 指出 AI 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採用率持續提升,預測到 2025 年,將有更多組織運用 AI 工具。
9) 公眾對 AI 的理解與期待提升
大眾對 AI 的認識日益加深,隨之而來的期待也在改變。
人們越來越了解 AI 能做什麼,許多人已經不再只把它當作新奇事物,而是開始要求實際效益。
隨著虛擬助理、推薦系統等日常工具普及,大家對 AI 的熟悉度提升,也開始意識到它還有更多進階應用的潛力。
AI 不再被視為小眾工具;現在它被看作解決複雜現實問題的基石,這在幾年前還難以想像。
誰這麼說?
- 歐盟執委會 的 AI 策略包含教育公民了解 AI 的益處與風險,目標是培養 更有知識的公眾。
10) AI 與人類協作
AI 與人類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
這不僅限於自動化流程。從決策輔助到創意解決問題,AI 正協助人類處理繁瑣且耗時的工作。
AI 工具能分析數據找出趨勢,協助人類做出明智決策。創意領域則利用 AI 產生點子、草擬內容,甚至創作音樂。
人工智慧並非要取代人類——但確實讓許多工作變得更輕鬆。隨著越來越多員工習慣與 AI 協作,以及更多專業工具問世,日常的人機協作將持續增加。
誰這麼說?
- Gartner 將「人機協同」列為 2025 年的頂尖策略科技趨勢,強調 AI 融入以提升人類能力並優化決策流程。
- 來自 IBM 與 JLL 等企業的領導者預測,AI 將徹底改變工作流程,激發員工潛能,並透過 AI 與人類協作 創造推動創新的新角色。
為 2025 年的 AI 時代做好組織準備
AI 智能代理、智慧自動化、對話式 AI——這正是 Botpress 的專長。
我們的客戶成功管理團隊擁有多年成功部署 AI 專案的經驗。
未能善用 AI 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如果你有興趣導入最新 LLM 技術驅動的 AI 自動化,我們提供豐富資源協助企業起步。
立即開始打造,完全免費。
常見問題
1. 小型企業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開始導入 AI?
小型企業可透過無需程式碼的工具或像 Botpress、Ada 這類 SaaS 平台(通常有免費方案)來導入 AI。從明確的應用場景著手——如自動回覆常見問題或產生銷售郵件——能有效降低成本並提升成效。
2. 在 2025年建立成功 AI 策略的關鍵步驟有哪些?
要制定成功的 AI 策略,需明確設定商業目標(如降低流失率或提升銷售)、選擇具投資報酬潛力的應用場景、取得利害關係人支持、確保數據準備就緒、選擇符合團隊技能的工具、先行試點並以循環測試方式上線。別追求一開始就完美,應先取得快速成果。
3. 我該如何判斷公司內哪些流程應該優先用 AI 自動化?
可優先自動化重複性高、規則明確且量大的流程,例如回覆常見客服問題或預約排程管理。這些領域能快速帶來投資回報,並立即減少人工負擔。
4. 訓練有效 AI 智能代理需要哪些類型的資料?
訓練 AI 智能代理需具備乾淨且標註過的數據,例如客服紀錄、聊天對話、產品描述或交易歷史。高品質且具代表性的數據能確保代理表現精準。
5. AI 如何與舊有系統或現有的 CRM/ERP 整合?
AI 可透過 API、中介平台(如 Zapier)或現代 AI 供應商提供的預建連接器,與舊有系統或 CRM/ERP 整合。這樣能實現數據流通與自動化,無需重建核心架構。





.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