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大多數的「自動化」工作都會耗費開發人員的時間,而這些工作本來是可以使用無程式碼工具來處理的。
- 無程式碼平台可讓技術和非技術團隊設計和部署 AI 工作流程,而無需過度依賴程式碼。
- 最好的用例是內部流程、簡單的機器人,以及不需要工程師花時間的工具整合。
- 了解何時無程式碼才有意義,是一次性黑客與可擴充自動化策略的分水嶺。
當人工智能開始起飛的時候,我很緊張。身為作家,我一直在想 - 這會取代我嗎?
但當我開始使用它之後,我發現了一件事:人工智慧的好壞取決於使用它的人。就像 Google 一樣,它需要方向。
大多數團隊已經完成了困難的部分 - 定義應該發生什麼以及何時才算成功。這就是建立一個適合您任務的AI 代理行為所需要的全部。
有了無程式碼工具,我可以在不碰任何程式碼的情況下,將建立表格、清理模式、產生視覺效果等 AI 步驟排成一行,甚至自動化我的部分編寫工作流程。
您不需要任何技術背景就能完成這些工作。這些工作流程知識就足以使用無程式碼工具塑造 AI 行為。
全球僅有0.03% 的人口具備建立 AI 代理所需的程式設計技能,因此無程式碼架構對於向其他人口開放自動化至關重要。
什麼是無程式碼自動化?
無程式碼自動化是使用不需要任何程式設計技能的工具來自動執行任務和工作流程的做法。使用者不需要撰寫腳本或程式碼,而是以視覺化的方式建立邏輯 - 使用拖放介面、規則建立器、步驟式編輯器,或只是簡單的文字指示。
無程式碼自動化工具可讓任何人連接應用程式、移動資料、觸發動作,並透過定義事物的行為方式來建立多步驟流程。
無碼自動化通常用於:
- 表單提交時傳送Slack 警示
- 每次更新檔案時自動整理試算表資料
- 排程內容或傳送電子郵件,無須手動操作
- 建立聊天機器人,回應WhatsApp上的客戶訊息
核心理念:使用者不需編寫程式碼即可定義程序的行為方式。
無程式碼自動化的核心元件
無程式碼自動化的不同類型
無程式碼自動化有許多形式。有些工作流程是線性和事件驅動的。其他則是載入資料、對條件作出反應,或根據語言輸入作出回應。
瞭解每種自動化類型的結構有助於釐清哪一種自動化類型適合某項任務,以及它可以支援哪種工具、邏輯、彈性或輸入。

基於提示的自動化
以提示為基礎的工作流程使用書面指示來引導自動化如何運作。使用者不是透過表單或拖放節點來連接步驟,而是撰寫自然語言提示,說明自動化應該做什麼。
例如,提示可能會這樣說:「用一句話概括此事件,並詢問使用者是否要將其加入行事曆」。
單一提示可以取代多個邏輯分支,尤其是當回應需要聽起來自然或根據情況改變時。
這些工作流程通常位於較大的自動化系統中,其中的提示處理靈活的思考,而其他步驟則處理後續的動作。
觸發到行動的自動化
基於觸發器的應用程式自動化是最簡單的自動化類型 - 圍繞單一事件產生單一動作。例如「當這件事發生時,就做那件事」。
Zapier 或 IFTTT 等工具通常透過拖放介面,讓使用者可以存取觸發到行動類型的功能。
基於觸發器的自動化非常適合重複性管理工作的自動化,例如記錄表單提交、傳送行事曆邀請或更新試算表。但它們通常缺乏分支邏輯或記憶體,這意味著如果輸入內容改變或工作流程增加,它們很容易就會損壞。
多步邏輯自動化
多步邏輯自動化是由一連串已定義的步驟所組成:觸發器、條件、動作和資料轉換。每個步驟依序執行,並取決於前一個步驟的結果。
典型的工作流程可能以表單提交觸發器開始,接著是檢查特定欄位的條件、傳送電子郵件或更新記錄的動作,以及暫停直到其他事件發生的延遲或等待狀態。
此結構支援分支邏輯、迴圈、過濾器及錯誤處理。它允許自動化根據每一步所接收到的輸入或資料狀態作出不同的回應。
多步邏輯自動化最適合涉及結構化決策、重複操作以及多個系統之間協調的工作流程。
以製程為基礎的自動化
以流程為基礎的自動化遵循固定的結構,並清楚界定各個階段。每項任務都會依序進行,例如「提交」、「審查」、「核准」和「完成」,並有規則控制進度的時間和方式。
每個階段都包含表單欄位、指派和條件。某個步驟可能需要經理核准、強制執行必填欄位,或在狀態變更時觸發通知。整個流程從頭到尾都是可見的,每個轉換都有追蹤。
這種類型的自動化最適用於可重複的內部作業,例如入職、採購、法律請求或 IT 問題追蹤,每次都以相同的順序進行相同的步驟。
以流程為基礎的自動化可提供一致性和控制,而無需撰寫或維護腳本。
無程式碼自動化與低程式碼自動化有何差異?
無程式碼自動化完全透過視覺介面建立。建立程式使用拖放步驟、基於規則的觸發器和預先建立的整合來定義工作流程的行為方式。不需要編程 - 所有的邏輯、條件和輸出都是使用下拉式、表單欄位和簡單的組態面板來建立。
低程式碼自動化提供與無程式碼平台相同的視覺工具,例如畫布和拖放式工作流程編輯器,但也允許使用程式碼區塊、腳本或 API 呼叫自訂邏輯。當自動化需要處理複雜的資料、與自訂系統互動,或應用超出可視化建置程式支援範圍的邏輯時,這種額外的彈性將有所幫助。
實際上,兩者的用例都可以定義如下:
- 無程式碼自動化非常適合傳送警示、更新記錄或路由表單提交等結構化工作。
- 低程式碼自動化更適合需要動態輸入處理、自訂計算或第三方系統互動的工作流程。
兩者都能以視覺化的方式建立 - 差別在於是否需要選用編碼來支援更進階的行為。
無程式碼自動化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
對許多團隊而言,無程式碼自動化的起點是特定的東西 - 例如WhatsApp 聊天機器人,可以回答問題、確認預訂或自動路由訊息。他們只想要不需要編碼就能運作的東西。
讓我們來看看使用無程式碼自動化工具建立和維護預約聊天機器人的實際情況。
.webp)
1.觸發器啟動工作流程
每個自動化都以觸發為起點 - 即啟動一切的事件。這可能是表單提交、按鈕點選、資料庫中的新記錄,或是行事曆工具中的預約。
隨著工具越來越聰明,行事曆預約或使用者訊息等整合功能已成為智慧型流程自動化的一部分,根據即時資料自動執行決策和邏輯。
但在無程式碼平台中,觸發器通常是預先建立的webhook 監聽器。您選擇事件、連接應用程式 (如Calendly 的預約殭屍),接下來就由平台處理。只需要 API 金鑰或標記即可連接工具。
在此範例中,綠色的 Start 觸發器會聽取使用者訊息,而紫色的Calendly Event 觸發器會聽取新預約。一旦任何一個事件觸發,自動化就會開始。
2.條件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一旦觸發器啟動,條件就會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它們就像邏輯篩選器一樣,根據接收到的資料,引導流程走向不同的路徑。
使用下拉式或表達式來設定規則,而不是撰寫 if/else 語句。
條件是讓工作流程具備情境感知能力的必要條件。它們可讓您根據使用者行為或輸入值來分割回應、路由至不同的工具或跳過步驟。
在這裡,使用者會被問到他們在找什麼:常見問題或即將發生的事件。根據這個選擇,工作流程會分成不同的邏輯分支 - 每個分支都由獨立的子流程處理。
3.在連接工具內執行的動作
動作是自動化的工作 - 傳送訊息、更新記錄、呼叫 API 或產生 AI 回應。在無程式碼環境中,動作是透過將每個動作連接至其所依賴的訊息或資料,以視覺化的方式進行設定。
工具間互動是AI 工作流程自動化的典型方式,其中機器人會根據即時情境做出回應和調整。在這個案例中,一個動作使用 AI 來總結行事曆事件。另一個動作則透過訊息節點將該摘要傳送給使用者。
4.資料自動在步驟之間移動
無程式碼自動化平台可自動處理資料流程。當使用者提交輸入、選擇選項或觸發事件時,接下來的每個步驟都可以使用這些資訊。
在此工作流程中,選取的地點、使用者的電子郵件和Calendly 活動資料等詳細資訊都會被傳送。它們用於個人化表單收集和驅動條件邏輯。
5.工作流程結束或邏輯循環
每個自動化都會到達一個點,在此點上,自動化會完成任務、暫停等待或轉移控制權。
在某些流程中,這意味著傳送訊息並結束迴圈。在其他流程中,這可能會透過觸發人工迴圈決策步驟來路由到支援團隊。
在這種情況下,事件摘要一經傳送,工作流程即告結束。互動已解決,不需要進一步輸入。
無程式碼自動化的優點
比編碼更快啟動工作流程
在執行單一觸發器之前,程式碼通常需要數小時的準備。您需要在紙上定義流程、選擇程式庫、建立腳手架以在工具之間移動資料,並為每個邊緣情況撰寫處理程式。即使是簡單的步驟,例如依國家篩選潛在客戶或檢查截止日期是否已過,也會被埋藏在冗長的程式碼中,幾乎無法運作。
生命週期行銷人員無須等待設定,即可建立潛在客戶重新啟動流程:依上次接觸日期篩選 CRM 聯絡人,使用 Clearbit 豐富內容,並觸發個人化電子郵件 - 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個畫布中一次完成。
在程式碼中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的腳手架,在無程式碼中只需要數分鐘就能完成測試 - 因為結果不受系統的限制。它可以在您建立的同時執行。
減少對工程團隊的依賴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員工估計他們多達 30% 的工作可以透過無程式碼工具自動化,這與許多領導者的假設形成驚人的對比。
無程式碼自動化對專案管理中的 AI 尤其有用,因為在專案管理中,細小的邏輯變更往往取決於工程團隊。執行工作的人通常知道預期的工作流程或任務應該如何執行。
例如:
- 專案經理可以設定一個 AI 代理,當截止期限延遲或阻礙因素出現時,它會自動重新分配任務。
- 當情緒模型顯示挫敗感不斷增加時,支援主管可以觸發人工升級。
有了無程式碼工具,非技術性的依賴者可以輕鬆地將操作拖放為簡單、直覺的卡片,只要做您想做的事,而不需要真正處理底層問題。
在無程式碼平台中,建立 AI 代理的技能並非技術性的。它們來自於了解工作應該如何進行、要遵循哪些步驟、什麼才算完成,以及哪些地方需要人工輸入。
降低自動化成本
大多數 SaaS 工具都是按存取權限收費,而不是按功能收費。您可能只需要一個webhook 或訊息觸發器,但仍然會被推到一個付費的層級,其中綁定了您永遠不會碰觸的儀表板、報告和使用者席位。您想要的功能通常會被鎖定在為整個團隊採用而設計的方案後面。
無程式碼自動化可讓您降低僅為一項功能存取整個平台的成本。您可以直接與這些平台本身使用的 API 進行互動 - 並為使用量而非包裝付款。
成長團隊可以透過Intercom的messaging API目標回覆,而無需訂閱完整的 engagement 套件。RevOps 可以將 Salesforce 資料同步至內部工具,而無需支付額外的席位或解除鎖定自訂物件。
當您自行建立自動化時,您不是在購買軟體 - 您是在為每次呼叫、每次結果、每次作業付費。這種轉變讓每個流程的成本大幅降低,尤其是在您已經使用的工具上。
簡單快速地迭代
使用傳統自動化,變更既緩慢又有風險。如果您硬體編碼了一個流程,但發生了故障,就沒有簡單的方法來測試修復,而無需編輯腳本、推送新版本,並希望您沒有引入新的問題。
即使是很小的變更 - 例如更新條件或切換資料來源 - 也可能需要重新開始或在工程中循環。無程式碼工具的運作方式與此不同。您不需要編輯整個系統來測試一個想法 - 您只需要調整其中一部分,試著執行,如果失敗就回退。
每個自動化預設為版本化。您可以複製正在運作的設定、調整邏輯並比較結果。如果不成功,您只需還原之前的版本,然後繼續進行。
假設您建立了一個使用 AI 標示客戶回饋的管道。如果您想要嘗試不同的模型,或變更何時將訊息標示為緊急訊息,您可以直接執行,而無需冒其他設定的風險。您可以測試、預覽並即時傳送變更,而無需撰寫或重寫任何內容。
建立無程式碼自動化的五大工具
1. Botpress
.webp)
最適合: 建立無程式碼自動化流程的團隊,涉及跨聊天或內部系統的語言理解、決策和工具執行。
Botpress 是一個人工智能代理平台,用來建立能夠理解語言並在數位系統中採取行動的助理。它支援無程式碼與低程式碼開發,因此團隊可以視覺化方式開始,並只在需要的地方加入邏輯。
代理程式是以工作流程的形式建立,由連接的步驟組成。其中一個步驟可能是處理使用者訊息。另一個步驟是進入工具取得資料。接下來的一個步驟是傳送回應或觸發跟進。
每個部分的建立都是為了攜帶情境並傳遞情境,讓代理可根據已發生的事情採取行動。此平台的設計可支援持續的變更。
團隊可以就地測試新的邏輯、調整記憶體的運作方式,或試驗不同的條件 - 所有這些都不會中斷已啟用的功能。內建的版本管理功能可確保先前設定的安全性,並可輕鬆返回。
一旦部署完成,AI 代理就能持續運作,根據真實輸入處理任務並在工作流程中移動 - 無須有人監督操作。
Botpress 的免費計畫包含一個 AI 代理,支援上傳不同類型的內容、建立對話邏輯,以及連線至熱門工具。它還附有 5 美元的 AI 信用額度,可從第一天開始測試真實的互動。
主要特點:
- 具有範圍步驟和記憶體的視覺流程編輯器
- 內建 API、變數及外部工具呼叫支援
- 原生部署至網頁、Telegram、WhatsApp、Slack 及其他平台
- 與 HubSpot、Google Drive、Teams、Intercom 等平台的一鍵式整合。
2.製作
.webp)
最適合: 建立結構化、多步驟自動化的團隊,需要邏輯控制、資料路由,以及跨工具的視覺可追蹤性。
Make 是一個無程式碼的自動化平台,可讓使用者將工作流程設計為時間線。每個模組執行單一作業 - 產生 AI 回覆、擷取資料、轉換資料或觸發另一應用程式中的動作。
使用者可將模組拖曳到畫布上,以路徑將模組連接起來,定義資料如何流動以及在何種條件下執行步驟。
Make 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在不切換至程式碼的情況下提供許多控制。您可以在同一情境中建立循環、條件、錯誤分支和基於排程的流程。
當自動化需要在多個系統中擴充,並適應不斷變化的輸入時,這種方式尤其有效,同時還能保持透明,並可從單一檢視進行編輯。
儘管如此,大部分的邏輯仍取決於您對所連接的系統有多瞭解。如果某個工具傳回一個您沒有預期到的回應,工作流程就會斷線,除非您事先做好規劃。
Make 的免費方案每月提供 1,000 個作業和兩個作用中的工作流程 - 足以建立並執行小規模的自動化,而不會碰上付費牆。它包括存取完整的建立程式、排程、錯誤處理和即時監控。
主要特點:
- 流程圖式可視化建立器
- 適用於數百個應用程式和自訂 HTTP 的原生模組
- 透過有效負載檢查和錯誤處理進行即時情境監控
- 內建排程與重試
3.Zapier

最適合:跨業務工具自動化輕量級工作流程的團隊,速度和簡單性比自訂邏輯更重要。
Zapier 是一個使用 Zaps 的無程式碼自動化平台 - 線性工作流程,其中一個工具中的觸發器會啟動其他工具中的一連串動作。每個步驟都使用預先建立的模組,並透過簡單的表單映射欄位。
使用者透過堆疊步驟來建立 Zaps。平台會處理資料傳遞、故障重試,以及在幕後執行任務。大多數的流程都是單向的:事件發生,然後有事情發生。
在免費計劃中,使用者每月可獲得 100 個任務,並可建立單步 Zaps,自動執行基本的交接工作,例如將提交的表單轉寄到電子郵件,或將新線索加到試算表。
Zapier 也支援一些會話式自動化功能,例如GPT 聊天機器人,可讓使用者透過熟悉的 AI 介面與 Zaps 互動。
在邏輯簡單、工具支援良好的情況下,Zapier 最能發揮作用。但隨著工作流程的成長,Zapier 通常需要變通流程或獨立的 Zaps 來處理更進階的邏輯。
主要特點:
- 使用預製應用程式模組的步進式建立工具
- 內建延遲、濾波器和格式化步驟
- 數以千計的整合,並提供設定指引
- 單一檢視中的任務歷史和重試管理
4.Pipefy
.webp)
最適合:自動化遵循嚴格步驟的內部流程的團隊,如批准、文件審查或多階段任務流程。
Pipefy 是一個無程式碼流程自動化平台,專為需要控制內部任務如何通過定義的階段的團隊而打造。
使用者不再將工作流程設計成自由形式的圖表或聊天式的流程,而是將其建立成管道- 每個管道都是一連串的步驟,例如「提交」、「核准」、「審查」和「完成」。
每個步驟(稱為階段)都包含規則、必填欄位和自動化功能。例如,您可以根據部門自動分配核准、在進行前強制完成欄位,或在符合條件時觸發電子郵件。
Pipefy 特別適用於業務流程自動化,適用於結構化的作業,例如採購、人力資源入職、法律簽核或 IT 請求 - 這些工作流程總是遵循同一套規則和要求。
您不會在此建立自適應代理或 AI 驅動的邏輯,但您可以在每個內部流程中取得一致性和可視性。
Pipefy 可讓團隊透過可視化管道和基於規則的自動化管理結構化工作流程。免費方案包含一個管道和基本自動化規則的存取權,適合處理簡單的流程,如核准、接收表單或任務分派,只需最少的設定。
主要特點:
- 具備表單邏輯的拖放式階段建立器
- 現場層級自動化和所需規則
- 內建資料庫可儲存及重複使用工作流程資料
- 請求追蹤、SLA 控制和使用者指派
5.空氣桌
.webp)
最適合:直接在結構化內部資料之上設計輕量級自動化的團隊。
Airtable 提供可視化資料庫,其表現類似試算表,但支援強大的底層邏輯。您可以使用表格、檢視和連結記錄,然後自動處理發生的變化。
自動化功能存在於每個基礎中。您可以選取一個觸發條件,例如新增一列或更新一個值,然後使用內建動作或 AI 步驟來定義後續動作,例如將記錄分類或產生一則訊息。
它的優勢在於已經圍繞結構化欄位的設定。非常注重 Airtable 生態系統中已存在的團隊。
但如果自動化的範圍超出 Airtable,複雜性就會增加。您通常會將它與 Make 或Zapier 等工具搭配使用,以達到多應用程式的目的。
Airtable 的免費層級包括一個基礎、每個基礎一個自動化,以及每月執行的有限次數,這些都是測試簡單內部流程 (如核准或表單提交) 的簡單需求。
主要特點:
- 具有即時同步和檢視功能的資料庫式表格
- 與常用工具整合,並支援 webhooks
立即自動化無碼工作流程
Botpress 讓您以自己的思考方式來設計自動化:透過定義邏輯。每個步驟 - 從觸發到條件到動作 - 都在一個可視化的流程中,使用記憶體、變數和決定來定義範圍,並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持續存在。
您可以路由使用者、呼叫 API、總結預訂,或以人工方式處理回退 - 全都在同一個介面內。此平台可追蹤價值如何改變、工具如何回應,以及流程如何隨著輸入的改變而演進。
如果您已經知道流程應該如何執行,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透過使用自主節點快速定義自動化,您可以輕鬆地將邏輯轉化為行動。
免費試用,看看您的邏輯能帶您走多遠。
今天就開始建立- 這是免費的。